古装剧里的“太后” 是中年女演员的一场演技大考
近日,正于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在网上引发较多讨论,除了王凯、江疏影、张天爱等一众明星外,喻恩泰、刘钧、吴越等实力派演员的表演亦可圈可点。尤其是吴越大胆挑战太后刘娥这一角色,带给观众颇多惊喜。不过细心的观众马上发现,吴越的实际年龄仅大王凯十岁,剧中竟扮演王凯之母。
印象中太后的扮演者大都是些有点年纪的、演技精湛纯熟的女演员,如今有了明显的年轻态、明星化趋势。观众对此褒贬不一,但不难察觉的是,作为古装剧的高光人物,太后与女演员的相遇就像一次演技大考,角色驾驭成功方可抖掉明星的标签,跻身一线演员,若不成则淹没在网络弹幕里,一时半会儿难翻身。
太后这个角色是高需求性的,对演员的理解力、共情力、塑造力、人格魅力均有较高要求。这与太后本身的形象有关。太后体现了家庭与职场领域的交集,对内是夫妻、婆媳、母子人情交织,对外则是职场打怪升级,角色复杂度高。若要充分展现这一角色的残缺与完满,单靠增长的年龄远不够,更需要调动演员的积淀与阅历,从而使得角色具备高度的信服力与个性特点,迎合观众的多方期待。因此,与太后这一角色的相遇,不仅为女演员的表演制造了很多难度,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中年女演员演艺事业的转型点,能否破茧成蝶,在表演大道上日益精进,靠的是演员对角色反复的打磨、拿捏,以及永不退却的作为一名表演者的信念。
下面,我们不妨细数一下那些荧幕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太后们”吧。
归亚蕾发掘慈母心演活“窦太后”
首先是《汉武大帝》中由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窦太后在历史上以权倾朝野闻名,常被称作吕氏之后。她先是在汉惠帝时被选入宫侍奉吕后,又被汉文帝册封为皇后,后辅佐汉景帝、汉武帝执政,一度促成文景之治。归亚蕾在塑造角色时,突出其慈母的一面,特别是太后作为一名寻常母亲对儿子、孙子的宠溺、盲目。她说:“这个角色比我以往扮演的同类角色要更加丰满。窦太后虽然参政且掌控兵权,但她不像武则天那样有心计。因为窦太后首先是一个慈母,她对朝政的干涉是出于对一国之君的磨炼,而非因为个人的野心。”
这不难使人联想起她在《大明宫词》中饰演的武则天,同为爱子心切的母亲,但归亚蕾的表演中多了份冷漠与决断,突出了武皇自私的爱欲、膨胀的野心。而在《汉武大帝》里,窦太后更加慈祥和蔼,但也由爱生错,时而糊涂任性,时而警觉多疑。与此同时,归亚蕾依然精准地表现出了太后的气度,她认为表现皇家气质的“分寸”很重要,“一个角色的出身、教育、经历直接决定这个人物的气质。窦太后这个人,哪怕是叹口气别人都会在意,更别说是张口说一句话了”。归亚蕾把握住太后这一女性形象的多重面,比历史中那位铁腕太后更能走进观众内心。
斯琴高娃塑造刚硬飒爽“孝庄太后”
其次是斯琴高娃在《康熙王朝》中饰演的孝庄太后。该剧讲述了顺治皇帝皈依佛门后,孝庄太后如何辅佐弱幼的皇孙玄烨执掌大清朝政,并最终促成了康乾盛世。斯琴高娃在拍这部戏时正好50岁,与电视剧《大宅门》同年拍摄完成,因其在两部剧中刚硬飒爽的性格展现,而从此确立了斯琴高娃中年以后鲜明的表演风格。该剧的孝庄太后剔除了太后个人的政治野心,从剧一开篇便宣布放弃垂帘听政,一心辅佐皇孙玄烨识人、辨才、平天下,誓与皇上同进退,孝庄太后的形象便不自觉地拔高了。
斯琴高娃将孝庄太后塑造成一位国母的形象,因此在表演方式上采用“正面人物”塑造法。她身型巍峨声如洪钟,举手投足尽显果敢,英气逼人,将女子的柔弱、多情、猜疑等特征摒弃,眉宇间的霸气展露出一名北方蒙古族女子的豪迈。她用恣意、淋漓的演绎,成就了女人们的另一番野心。
孙俪和宁静都没能完美诠释的“芈八子”
孙俪在2015年的《芈月传》中饰演宣太后芈月,又称芈八子,史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对于刚从四年前的《甄嬛传》中走出的娘娘来说,孙俪直言芈月这一角色难度颇大,特别是朝堂戏需要强大的魄力和气场。当时,总编剧王小平对她说:“当芈月执政的时候,她已经分不清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了。”这句话让孙俪茅塞顿开,她领会到庙堂之上的“芈月”是中性的,在处理政务时需把女性的身份剔除,以男性思维来主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