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鬓边不是海棠红》在甜宠形制中往精神方向做了努力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04-21

  在甜宠形制中往精神方向做了一些努力

  苏七七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片首曲用了当代人最熟悉的几句戏曲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里的这几句词,写得震古烁今——可以与唐诗宋词最好的句子放在一起相比。它说的是杜丽娘的一次游园,但又说的是美,是时间,是满目繁华终将消歇,有多少深情与传奇都湮没不表。它很切《鬓边不是海棠红》的题材与主题,题材是戏曲,主题是知音。

 

  这样的定位,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是很高的,特别是在观众习惯了在电视剧里找“甜度”与“爽感”的观剧心态下,要更快的发糖节奏,要更爽的打脸体验,做到曲高已经不易,曲高要是和寡了更加麻烦,在格调的高雅与大众的爽点之间找到平衡,是《鬓边不是海棠红》想走得更远的地方。

  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能在物质层面上还原,又能在精神层面上推陈出新

  从戏曲这个角度看,于正说了要传承传统文化,但电视剧不是戏曲的推广片,电视剧中戏曲段落的穿插,要能够与剧情的推进,与人物的设定相结合。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戏曲“植入”得相当准确,比如商细蕊生气师姐嫁人,重逢时用了一段《救风尘》的道白怼她。但如果仅止于这样的剧情层面的结合,只是把戏曲给功能化了,最好的插入段落,要能体现出戏曲本身的美学高度,它是在怎样一个层面上,能让“角儿”倾情演绎,又能让“座儿”满心共鸣的,在艺术的高光下,人物之间的情感又能得到怎样的升华。

  电视剧的第一个小高潮在第六集,程凤台程二爷听商细蕊商老板唱了一出《长生殿》,台上台下的镜头剪切里:“商细蕊载着杨贵妃的魂,亦歌亦舞,踽踽独行,岁月都在他的袖子里,一抛水袖一声叹。演的人痴了,看的人醉了,不知自己身在梦里,一梦一生,一生一梦。”这段戏里,尹正的扮相是过关的,黄晓明的演技也是过关的,视听剪辑把舞台与回忆,思绪与情感粘连在一起,是电视剧中拍得极好的一段,这一段立住了,两个人之间的“知音”的关系也立住了。

  几段戏曲为核心的部分,都是电视剧中格调最好的部分。陈纫香与商细蕊去了南京,泛舟秦淮河上,叫了花船,邻船传来的是苏州评弹《秦淮景》,而商细蕊一时兴起唱的一段昆曲却落在了刘汉云的耳中。接下来陈纫香商细蕊的一出双簧是有趣的情节桥段,刘汉云因此收了商细蕊当干儿子更为后面的重要情节埋下伏笔。而这段昆曲出自《玉簪记·琴挑》,词曲皆极美:“长清短清,哪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在当时已是知识分子阶层欣赏的曲种,这个曲子,既能显出昆曲之雅,又能显出商细蕊的功力和刘汉云的品位。这段戏在烟波画船之间,在小楼锦帷之间,名伶艳伎高官的交游,拍出了充满年代感的韵致。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能在物质层面上还原,又能在精神层面上推陈出新。物质层面上的还原,服化道等,《鬓边不是海棠红》确是电视剧中做得最用心的,从建筑到陈设,从服装到首饰,都精致得当——没有物质层面的还原,精神层面的重现无从谈起,而精神层面,任何传承都需要唤起当代人的共鸣与共情。

  有趣的是,《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最能唤起共鸣的,是对这些名伶的追捧,这正是当代追星文化、粉丝文化的祖师爷。在看剧时,弹幕中不时飘过诸如“出道”“粉头”“唯粉”之类的粉丝圈名词,绝大部分的观众,要靠弹幕中的行家知道戏唱的是哪一出,但对程二爷追捧商老板的各种行为,都很了然于心,弹幕里最多的,是表达对某个明星的喜爱痴迷。说到底,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寄托,这种寄托里又可能掺合着青春期的迷狂,集体感的感召。

  追星起于审美,但在追星浪潮中,审美是容易在强烈情感中被引导的——从追星文化这个容易理解的角度进入《鬓边不是海棠红》,但在其中受传统戏曲之美的熏陶,这确乎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吧。戏曲的当代传承,是不可能刻舟求剑的,属于戏曲的时代与语境都已过去,盛况不可复现,但戏曲像是一座宝山,里面藏着音乐、文学、表演等等的珍宝,依然为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提供着资源与灵感。当《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的同时,是被戏曲的珠光所照亮而有着非同俗流的气息的。

  在被大众需求和接受的“甜宠”以及作为文化遗产精华的“戏曲”之间做出平衡和妥协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