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也能有引人深思的“炸”
国内顶尖编舞师 《这就是街舞3》人气舞者黄潇
街舞,也能有引人深思的“炸”
黄潇被淘汰了。
9月26日,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3》播出了半决赛,参赛舞者黄潇止步于此,未能进入该节目最后的总决赛。
虽然作为编舞师的黄潇抱有遗憾,但他在舞台上仍然留下了诸多让人惊叹的舞蹈作品。他编排的《隐秘的角落》《双》《丹青》等作品,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这些作品让观众和网友连连惊呼,“黄潇的编舞太厉害了”“《这就是街舞》变身《这就是编舞》”……更让节目导师钟汉良佩服:“黄潇有最艺术的表达,最害怕碰到和黄潇的作品对决。”
熟悉舞蹈综艺的观众对黄潇的名字并不陌生。国内舞蹈综艺最初开始流行的时候,他便崭露头角,19岁就夺得了《舞动奇迹·舞动之星》节目冠军。此后,黄潇步履不停地参加着国内外知名的街舞比赛和舞蹈综艺。
已是国内顶尖编舞师的黄潇,1989年出生于四川康定,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现在该学院流行舞系任教。他擅长爵士舞、嘻哈舞、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等多个舞种,有长达10年的芭蕾舞训练基础。他所编排的舞蹈常常横跨多舞种,使街舞呈现不同的面貌,同时富有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
就在黄潇被淘汰的那期节目播出当天,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他。当时,他还身处上海,准备着最后决赛的返场节目。排练的休息空隙,黄潇与我们一同分享了鲜有人知的编舞心得和学舞的经历。
编舞灵感来源于艺术展览和剧作
舞台中央,黄潇身着白衣,手执毛笔站立,身旁环绕着众多舞者。音乐起,黄潇似指挥家一般,用毛笔带动着各个舞者随他起承转合。直至末尾,中空的画卷忽地出现,定格着身姿各异的舞者。黄潇立在画卷前方,毛笔点睛,结束表演。原来,他化身“神笔马良”,用舞蹈为观众献上了一幅《丹青》。
出乎意料的画卷让众人震惊,更完美诠释了“中国风”的主题。不单是《丹青》,在《这就是街舞3》的舞台上,黄潇作为团队主要编舞师,留下了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引得观众连连感叹其编舞的魅力。
让观众意想不到的编舞想法,大多源自黄潇在生活中对其他艺术的热爱。黄潇坦言,他的生活是单一的,逛街、看展和观剧是他除舞蹈之外仅有的爱好,“我只要有时间,就去看艺术展览或者是看话剧、音乐剧等剧作。我喜欢感受和吸收更新鲜的事物,融合在舞蹈里。”
《丹青》的灵感就来源于一幅3D画作。“我当时编舞时,突然想起曾在某个画展上看过的一幅3D画。画中的人物和环境都呈立体的状态,但它同时又是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我想,如果在舞蹈里运用3D元素,是否会更加有趣呢?”黄潇回忆道。
黄潇并没有刻意记录所看到的艺术作品,他只是将某些印象放在了脑海里,等到编舞时灵感迸发再运用到舞蹈之中。《隐秘的角落》便是他看完同名网剧所编排的作品,他将悬疑剧情浓缩在5分钟之内,既保留了剧作的经典元素,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延伸了剧情的发展。
一曲儿歌《小白船》作为舞蹈开篇,瞬间将观众带回了原作《隐秘的角落》的氛围里。黄潇未上舞台就进入了角色,眼神和动作引人猜测。5分钟的剧情中,黄潇扮演的角色让观众有着疑惑:到底是和伙伴共患难还是设局欺骗伙伴呢?舞蹈结尾处,黄潇一人转动座椅,更有人猜想,这个动作的表达代表着发生的一切似乎只是一场梦境。
多样的猜想正是黄潇想要的效果。“我希望在短短几分钟的舞蹈里,能让大家看得懂故事内容,就像看了一场舞蹈电影一样。可能我每一个编舞节目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编排的思路和方法也会有区别。《隐秘的角落》是我在最后上场前,才确定最后起身的动作和上场前表演的状态。”
原本的结尾动作有许多版本,如黄潇最后坐在一旁,舞台的另一个地方打开一组灯光;或是舞台后方的电梯打开之后,将伙伴们放出去……而最后还是选择了“转动座椅”作为结尾。“这个动作是一种时间流逝的状态,可以有更多的解读。它毕竟是悬疑题材,我希望收尾时不要过于具体,而是能够给观众留一些想象空间。”黄潇解释道。
街舞不是只有技术的“炸”,我要的“炸”是带给观众思考
不拘于具象表达,呈现不同的解读元素是黄潇编舞时喜欢的处理方式。他认为,观众欣赏舞蹈之后有不同的解读,就是作品的成功。在《这就是街舞3》中,反响最热烈的舞蹈《双》仍旧秉承着这一想法。他与霹雳舞者乔治搭档,一柔一刚,一正一邪。有人认为,乔治的白衣和展现出的力量是“正”,黄潇疯癫的造型是“邪”,这是正与邪互相博弈的过程。也有人认为,他们的表演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性”,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的自我挣扎。更有人将他们表演解读为宗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