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喜欢就不怕困难——专访江苏青年男篮主教练张成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11-18

原标题:喜欢就不怕困难——专访江苏青年男篮主教练张成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镜宇、王浩宇、王恒志)坐在江苏肯帝亚俱乐部训练场边的座椅上,张成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给人的感觉和当年那个在篮球场上充满激情、略带杀气的张成差别不小。退役10年,做了10年江苏青年队教练之后,这位前中国男篮国手的两鬓添了些许白发。一路走来,与篮球做伴,他说的最多的是喜欢和热爱。

  喜欢,还是喜欢

  小时候,张成就读于有篮球传统的昆山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开始参加业余训练。张成的父亲是铁路职工,常常到外地工作。父亲在家的时候,他5点起床,父亲骑车送他去学校训练。如果父亲不在家,他4点半就得起床,跑步到校。晨训从五点半到七点十五分,训练完才去吃早饭,然后上课。下午两三节课之后,张成和小伙伴们继续训练,七八点钟赶回家,做作业、洗澡、睡觉,第二天继续早起。这样的生活,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延续到小学六年级。

  “那时候一个是我们真的热爱篮球,第二个老师为什么那么支持?家长为什么支持?因为教练给我们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规定。首先他问你喜不喜欢?我们说喜欢。那你喜欢了,如果你不是三好学生,就不准训练,所以小时候我们队都是三好学生。我后来是打专业,我的一些同伴们后来都考了很好的大学,有南大的,有北大的,有考国外的。从我个人的体会,学习跟练体育没有那么大冲突。只要你热爱,时间总是有的。”

  初三那年,张成入选了江苏青年队,从昆山来到南京。刚来的那一年他很不适应,但喜欢让他坚持了下来。

  “刚来那一年跟不上,他们训练量太大了,我练得都快不行了。父亲来看我训练累成那样,就告诉我‘儿子,不行咱回家吧’。我跟我爸讲‘我不回去,我要打球’。一根筋嘛,我喜欢(笑)。我给我们队员讲,我说你们还玩,以前我有10分钟都想睡觉了。天天早上起来(跑)3200,每天5:30起床,每天出操,每天跑。体能素质不就这么练了?大冬天哪有暖气?手冻得跟萝卜似的,运球反而运得好了。夏天哪有那么多空调?还是要吃苦……”

  喜欢篮球、不怕吃苦的张成,闯出了一片天。他先后入选了国青队、国家队,在江苏男篮也成为当家球星。让江苏球迷至今津津乐道的是,1998-1999赛季,初登CBA联赛舞台的张成在胡卫东缺阵时单场砍下49分,率领江苏队主场力克吉林队,后来他也成为那个赛季的联赛最佳新人。2001年,张成随中国男篮夺得了亚锦赛冠军。2009年,张成因伤退役,但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篮球。他到江苏青年队开始教练生涯,期间还曾到国家青年队执教,一干就是10年。

  体教融合是大趋势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久前正式发布。聊起这个文件,张成谈到了近几年专业队在招生、选材方面遇到的挑战。

  “现在好多家长的选择面比较广,不像过去孩子向往打专业队的态度比较坚决。现在教育系统的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高中联赛真的搞得很不错。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想既让孩子有学习的保障,又有打球的机会,很多时候第一选择是参加学校的比赛和训练。我们专业队要训练的话,文化课确实会耽误。真正达到CBA或者是顶尖水平的运动员还是凤毛麟角,有一大批是要淘汰的。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在招生方面就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过去是以层层体校输送的机制为主,而现在是市场化的方式,很多俱乐部全国招人,那么队员本身、家长、启蒙教练给队员的规划选择也跟过去有很大不同,江苏本地的苗子不一定来我们这里,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

  在张成看来,现在像他这样的专业队教练,在选拔、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得考虑孩子的出路问题,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用“来了就练、不行就走”的方式对待青年队队员,或者用注册的方式把大量的年轻球员“囤积”起来,大浪淘沙。

  “每个教练员带的运动员都像是自己孩子,好多孩子十三四岁、有的十一二岁就过来跟着我,我得给他考虑这些东西。”张成说。

  在张成看来,体教融合是大的发展趋势。如果体教融合做得好,篮球人才的基数会扩大,专业队和职业俱乐部的选材面会更广,优秀运动员到学校做教练的机会也会更多,校园篮球的水平会水涨船高。

  中国男篮要解决三条线脱节问题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