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叶来:华为云,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年增速超过200%,总体量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三的华为云是中国数字商业生态中奔跑飞快的一个商业选手。在不断获取市场份额的同时,巨大的资金体量和技术能力也让它愈加凶猛,同时也是愈加敏捷地开展市场布局。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Gatner数据,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然而,近期,华为云频频变动的消息充斥业界,大家对于华为云未来的命运与发展走势越来越为关心。近日,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作出了回应。
中国私有云市场,政务客户需求几占三分之一份额,政务用户的基本特点是对本地资源的要求非常高。“华为不仅不会放弃中国的大型政企用户市场,今年还要战略性开拓这个市场。”郑叶来表示,开拓这个既庞大又相对个性市场的核心利器,就是将华为在中国极具优势的私有云和正在快速成长的公有云业务统一到一个平台之上,提供混合云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需要获取AI、大数据、区块链等能力,这个能力,只有规模化、标准化、快速迭代的云服务才能提供。
郑叶来是华为的一员老将。1999年加入华为,前12年从无线产品经理起步,先后出任无线产品线OM SPDT总监、无线OSS与服务产品线总裁。
从2011年开始,他在华为的事业开始与云相关,当年调任IT产品线总裁,2017年起担任华为云业务总裁。完整经历了华为在私有云时代的辉煌和公有云时代的创业历程。
“ToB生意,已经比ToC苦多了,云服务这个生意,你会发现它又是ToB里最苦逼的生意。”郑叶来对记者表示,“做了以后你会发现,要不打酱油,要不真做,要真做,就要做全链条投资。即便在华为,这同样需要巨大的决心,扛下巨大的压力。”
基于上述经历,郑叶来预判,接下来的云市场,不做硬件和芯片,根本不可能有竞争力,未来是系统协同、软硬件协同的时代,投资布局必然更深更广,这个市场全球可能就四五家能活得不错。
这一轮华为云战略变革,核心在于将华为成熟的私有云能力和正在快速成长的公有云平台融合在一起。华为内部早在三年前就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现在,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华为在云战略上的起承分合恰好反映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最新周期:从IT化到虚拟化,从私有云到公有云,再到多云融合,从无到有,从分到合,从软件化,到生态化,最终行业成熟,红利将近。技术仍在快速迭代进化,市场仍处于高度变化中,华为云未来还有诸多新故事,这或许构成了这一轮中国数字化浪潮的一个重要注脚。
为什么要变?
华为过去在私有云市场的成功,应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迈入2020年,对于整个中国云科技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和压力并行的开始。2020年1月底,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春节过后,疫情导致的全民宅家改变了所有行业的工作进程和战略脚步。
数字科技公司可能是这一轮疫情中危中现机的少数行业之一。
今年2月,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多家科研机构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系统基于华为云,计算系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升级一二十次,算法多次迭代,保证了新药研发的效率和速度。郑叶来的观察是,采用传统的私有云架构,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实现。
整个一季度,中国经济生活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中,原本对AI等新技术不太敏感的行业和企业,开始更加活跃地使用新技术。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用量增长了133倍,云主机、CDN等服务也在爆发式增长。
疫情不仅是对数字化能力的一次检验,还将中国的数字经济往前推了一把,带入一个新时代。春节之后中国远程办公人数超过3亿,2019年这个数据是500万。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接近翻番。
客户层面,郑叶来发现更多变化。疫情期间,华为云国内外不少客户,要么加快部署人工智能,要么加快部署区块链、IoT能力。
给这些变化提供可能的核心因素,是这些技术基于公有云的灵活架构。没有云,人工智能、区块链、IoT等能力的快速调用和迭代便无从谈起。
相对于公有云,传统的私有云更像是一个带有诸多禁忌意味的私密花园,在这个花园里,主人对安全、稳定和可控的考量,远胜于对最新技术功能的需求。这个市场的商业模式也略显粗暴,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一锤子买卖”。能够拥有这种私密花园的,一般是大型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