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11-20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永不过时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文/刘子君 王雷)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与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克服武器装备优劣悬殊带来的极大困难,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发挥到极致,将敌人打回谈判桌,打出了让对手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对强大的作战对象、陌生的作战环境和严酷的作战条件,锤炼出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上下同心、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的上甘岭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绝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敢于亮剑、勇于胜利、无畏生死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像原木般一排排涌上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举北犯,妄图在感恩节前攻陷朝鲜。气焰嚣张的敌人分兵冒进,如入无人之境,战场局势危在旦夕。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对朝鲜战局极为乐观,并向记者说:“万事如意,非常之好。”

  面对武装到牙齿并掌握绝对制空权的“联合国军”,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志愿军将士毫无惧色,居然主动发起连续进攻作战,用“铁脚板”与车轮赛跑,靠血肉之躯与飞机坦克拉锯。

  云山战斗中第39军第116师3个团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先后攻入云山城内,与美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志愿军与美军的第一次交锋,以美军骑兵第1师的“坦克乘员和步兵在慌乱中四散奔逃”而告终。

  断言“中国人没有参战”的麦克阿瑟又将二线兵力全部压上,于11月24日发起“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总攻势”。彭德怀则决心以攻对攻,集中兵力,实施双层战役迂回,向敌展开强大攻势。

  在东线战场,第9兵团围歼美陆战第1师2个团。为了与敌人抢时间,战士们连防寒服装都来不及换,就穿着薄薄的棉衣和解放鞋,匆忙从国内奔赴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朝鲜北部长津湖地区,埋伏在冰天雪地的预设阵地,以坚忍的毅力静待战机开启。

  1950年11月27日夜,在冰雪中埋伏了6天的第9兵团第20、第27军的8个师突然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发起猛烈攻击。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里,志愿军战士披着白布从树林里冲出来,由于裤腿被冻住无法弯曲,他们跑得很慢,在美军眼中就像是“原木在移动”。美军的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美国军事史学家蒙特罗斯后来记述道:“陆战队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机关枪大显身手,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而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肃然起敬。”

  美军陆战第1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的狠命打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西线战场,志愿军第38军113师全体官兵,忍受极度疲劳,在崇山峻岭中连续攻击前进14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5公里,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l师、英28旅各一部,先敌5分钟抢占三所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松骨峰前,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公里,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和顽强性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

  创造世界阵地防御战奇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战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志愿军完全掌握了正面战线的主动权。这场战役曾被美国媒体评论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为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在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亲自指挥下,对志愿军第15军45师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

  敌我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先后投入10万余兵力,进行了43昼夜的反复争夺,战斗空前激烈。秦基伟将军曾回忆道:“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坑道被打短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了半米多深的粉末。上甘岭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昏天黑地,硝烟缭绕,如此炮火密度,古今中外罕见。”志愿军指战员就是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凭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顽强坚守、巍然屹立在阵地上,铸就了中国军队的精神高地。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