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中国多方围剿开“药方”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02-24

  (抗击新型肺炎)中新时评: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中国多方围剿开“药方”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正当科研人员紧锣密鼓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之际,中国多方齐出手,合力对另一种在人群中传播的“病毒”展开围剿,开出“药方”。

1月29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一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是四川省治愈的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杨某,男性,34岁,武汉某公司职员,1月21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1月26日、28日经成都市疾控中心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符合解除隔离治疗标准。图为杨某(中)出院。 余玲芳 摄

1月29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一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是四川省治愈的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杨某,男性,34岁,武汉某公司职员,1月21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1月26日、28日经成都市疾控中心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符合解除隔离治疗标准。图为杨某(中)出院。 余玲芳 摄

  这一“病毒”就是谣言。它种类繁多,由来已久,极具传染性,易发生变异,迷惑性强,“杀伤力”不可小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至今,谣言“病毒”更是层出不穷。它们披着科学、官方消息等各种外衣,从疫情通报、防疫方法,到“菜价高涨”“断网断油”等民生百事,无论是对个人、对机构、乃至对一档新闻节目,都无孔不入。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这场对谣言“病毒”的阻击战同样任务繁重。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除了呼吁民众谨守底线,更要对症下“药”。令人欣喜的是,司法机构、企业、媒体、专家,社会各方携手解“毒”。

  解“毒”首先要用“法律”。

  28日,中国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视频会议,要求“依法打击各类借机造谣滋事、恶意污蔑攻击的不法行为,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造谣、不实疫情信息”。同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强调“严惩借机造谣传谣、暴力伤医等犯罪行为”。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下发通知,明确“严厉打击编造与疫情有关的恐怖信息、利用疫情制造传播谣言、煽动、破坏法律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

  连日来,江苏、四川、宁夏、新疆等地均传来网民因造谣而被依法处理的消息。

1月28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汇康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全力生产,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公司拥有20条生产线,可日产防护口罩80万个。/p中新社发 郭雨萌 摄

1月28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汇康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全力生产,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公司拥有20条生产线,可日产防护口罩80万个。中新社发 郭雨萌 摄

  解“毒”其次要靠“技术”。

  社交软件微信用户数量超过10亿。25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称,已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辟谣机构,对平台中的谣言进行辟谣。公告还称,将对违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对其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

  此外,专门的辟谣平台也开设谣言线索举报入口,发动网友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解“毒”最终要落实到民众自身,提高对谣言“病毒”的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已在与谣言“病毒”主动隔离。从长远来看,更需全社会共建“免疫系统”,让谣言“病毒”再无“宿主”。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