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北京“六稳”“六保”工作一线实录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11-09

  北京“六稳”“六保”工作一线实录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北京“六稳”“六保”工作一线实录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涂铭、关桂峰、陈旭

  系列政策“组合拳”稳住市场主体;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稳住投资;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守住就业底线保民生……  

  今年以来,北京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惠企政策频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试剂研发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金豪制药立即启动了病毒检测产品的紧急开发。“需要在区内完成土地规划、备案项目审批等工作,然后再向市里申报,事项复杂,又处于疫情期间,办理审批时心里很没底。”公司总经理张誌说,没想到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相关部门就为企业办完了备案项目审批、调规划等多项业务,为产品研发和提升产能赢得了宝贵时间。

  疫情发生后,北京启动“战时动员”,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另一条“战线”也同步紧张展开——

  大年初二,北京专题调度稳投资工作,大年初五起密集召开30余次会议,逐一调度各区各部门促投资和重点项目开复工……

  从协调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物资到解决原材料需求,从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到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6条和新9条措施、复工复产10条措施……一条条政策“干货”将“真金白银”直接送达企业。

  “政策高效落地,项目审批不再层层走程序。”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谈绪祥说,帮助解决企业当下的困难,就能保住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出门寻策”到政府“上门问需”,疫情之下,北京市区两级主动走访企业、送“服务包”,实现服务事项“一口进、一口出、不用跑、办成事”。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不稳。北京市通过“减、免、缓”等惠企政策“组合拳”,为中小微企业投资供血续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荣万家(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今年在北京经开区新注册的一家企业,自入区以来就享受到了中小微企业社保费用减免政策的红利。“原本每月企业需要负担三险社保费12.8万元,但减免后只缴个人部分的社保费4.18万元即可,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该企业负责人说。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北京市延长执行阶段性减免和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已经为企业减负747亿元,预计到年底还将为企业减负400多亿元。

  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也让各类市场主体吃下了在北京长期发展的“定心丸”。北京两年连推三版改革方案,共推出395项改革措施,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扩大简易注销改革范围,创新解决企业“入市”“退市”难题……北京市作为世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样本城市之一,已有88项改革举措被世界银行采纳,7方面的28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

  稳投资、促消费,新动能跑出“加速度”

  投资转正!金秋时节,北京收获了一个好消息:顶住疫情冲击,1月至8月,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企稳转正,累计增长0.6%。

  时值国庆、中秋双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北侧,机器轰鸣,工人紧张有序作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管仲介绍,目前,园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完成近半,7条市政道路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货物可在保税前提下,灵活存储在机场口岸功能区及综保区内,极大优化业务流程和货运流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聚焦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高精尖产业,千方百计、不失时机抓好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今年新开工项目近1400个、总投资超7500亿元,为去年同期1.7倍,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除了紧抓“大项目”,北京市还加大力度释放社会投资动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民间投资参与意愿较强的新基建、传统基建、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力度,公开推介总投资超1100亿元的100个项目。“极大调动了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谈绪祥说。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